当时时尚的文学形式有三种: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反映了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的蛮族部落的生活,他们基本上还未封建化,一般也没遭到基督教的影响。这种代表作有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与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种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歌颂的多是部落的贵族英雄,而自由贫民和奴隶都不占要紧地位。它们的内容多以神话或历史事件为依据。神在故事中干涉人的命,但人对神已开始失去敬仰。这类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写定的人总是不可考稽。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数目极多,从更多方面反映了氏族社会生活,如部落之间的血仇关系,象征权力的黄金给部落带来的诅咒和灾难;愈加突出英雄的悲剧性格;更多魔怪、法术等原因。
另一类英雄史诗也以历史人物、民间传闻为基础,如《罗兰之歌》、《熙德》、《尼伯龙根之歌》和《伊戈尔远征记》,但这种史诗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未来的产物。各部落先后从分散状况走上趋于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道路。国家的统一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是进步的。史诗中的英雄反映了这种愿望。他们和前一时期的英雄不同,他们的荣誉观念已不限于狭小范围的部落英雄的复仇义务,而开始具备国家观念的内容。他们是需要团结、抵御外侮的英雄。同时,在他们身上,封主、封臣的关系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基督教的影响下,他们的爱国行为总是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在这种史诗里,多神教的神话原因相对降低。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历史进步不尽相同,史诗题材本身的进步状况和写定的年代也不同,因此上述特征在各国的英雄史诗中非常不同。
第一类英雄史诗中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贝奥武甫》。全诗长三千余行,其中所记的历史事件是六世纪,反映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欧洲国内的生活,他们定居不列颠后,在八世纪以古英语写定,它成为英格兰民族第一部史诗,现存唯一手抄本是十世纪。
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瑞典南部耶阿特族贵族年轻人贝奥武甫渡海到丹麦,替丹麦人消灭为害的巨妖格伦德尔和巨妖的妈妈。诗中特别强调主人公的见义勇为、徒手搏斗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写五十年后贝奥武甫作为国王为本族杀死焚烧人民房子的火龙并因而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主人公忘我无私、具备高度责任感的道德品质。他虽然是部落贵族,但不脱离人民,体现了氏族社会瓦解时期部落人民的理想。
诗中写火龙发怒是由于一名犯罪的奴隶逃避法律,恰巧躲进龙窟,偷了一个金杯而引起的。奴隶把金杯献给主人,赎了罪。奴主又将金杯献给贝奥武甫。从这福州和现实交织而成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奴隶同氏族贵族的关系,与当时法律的一斑。
诗中常用对比、对话和插语等办法,突出主人公英勇正直的性格特点。关于巨妖格伦德尔敌视人间欢乐、巨妖之母所住的水底魔窟、火龙失宝未来的焦急、忿怒等场景的描写,也是这部史诗的精彩部分。诗人写道:“当龙醒来,斗争又重新燃起。它嗅嗅岩石,勇猛的心发现了敌人的脚印。……宝物的保卫者沿着地面一路搜寻,贪婪地想发目前他睡眠时欺侮他的那个人。龙心中燃烧着凶猛的烈火,它围绕着墓墩转来转去。荒野里,杳无人迹。……它强烈需要战斗。它又沿着墓穴,看看那失窃的宝藏。忿怒在心中沸腾,它焦急地等待着黑夜的到来。”诗中还描写了部落贵族生活如宴会、说唱,与信仰、神话,都极生动。史诗的结构比较集中精炼。它用头韵体写成,用一种特殊的形象比喻,如称大海为“鲸鱼的道路”,兵士为“拿盾牌的人”,酋长为“宝物的保卫者”等。这类是北欧史诗共有些特征。这部史诗在一定量上也反映出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如把氏族社会的命观念同上帝的定义混同起来,把格伦德尔称为该隐的族类等。
骑士文学风靡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后者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骑士有了土地,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成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升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日常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在他们看来,能获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获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们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低层,他们中间有的人也有锄强扶弱的一面。他们并不反对基督教;正相反,他们有时也为宗教去冒险,由于基督教对他们是有利的。但他们总是不考虑基督教的出世思想和禁欲主义而需要享受生活,需要文化,从东方回来的骑士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当时还处于野蛮状况的西欧国家。他们之中产生了一些诗人和歌手。他们的诗作歌唱现世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同时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弥漫着宗教神秘思想,并且总是掺杂着一些怪异故事。
不列颠系统是围绕古克尔特王亚瑟的故事进步起来的,其中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类故事在西欧各国流传很长时间。法国诗人克雷缔安德特洛亚是这个系统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或小车骑士》、《伊凡或狮骑士》、《培斯华勒或圣杯传奇》。《朗斯洛》是最典型的骑士传奇,写亚瑟王的骑士朗斯洛和王后耶尼爱佛的恋爱。为了探寻耶尼爱佛,朗斯洛不惜牺牲骑士的荣誉,不骑马而坐上小车,随后又冒生命危险爬过一道像剑一样锋利的桥。在比武场上,不论耶尼爱佛命令他退让或还击,他都唯命是听,绝对忠诚。他集中体现了骑士的爱情看法。《培斯华勒》写骑士们到各处探寻盛过基督的血的圣杯,充满神秘幻想。德国诗人哈尔特曼封奥埃、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等都以克雷缔安的作品为蓝本,写出长篇的骑士传奇。
《特利斯坦和伊瑟》也是不列颠系统,是在德、法两国民间时尚非常广的一部亚瑟王传奇。保留下来的只有法国两诗人贝卢勒和汤玛及德国诗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等人的残篇。这个传奇写特利斯坦和伊瑟无意中喝了一种药酒,其效果是使人永世相爱。他们遭到伊瑟的老公马尔克国王的残酷迫害,但他们的爱情永远消灭不了。这个故事一定骑士的爱情,把爱情描写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就这一点来讲,是和基督教把爱情看成是邪恶的那种宗教道德看法相抵触的。
期望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帮助,由于自己学英国文学史感到一定量的头疼,下次会将城市文学整理好再贴出来
点击此处进入平台有关帖子参与讨论!